因為忘命巴士的原故,也因為小路太彎,我密謀轉坐地鐵的心越來越強烈(甚至因此而想轉一個工作地點可以在地鐵附近)一向以來坐慣地鐵,又穩又快,雖然有時人多,但一下子就到了,也不怕地面塞車而要預早出門時間.
那天下班,同事說要最快到尖沙咀,因此便跟他去坐巴士轉地鐵,理論上當然貴很多(巴士+地鐵$),而且不一定較快,加上繁忙時間地鐵人一定多,但我還是跟他一起走.去到剛好看到巴士,下車後去找地鐵站,因為同事有約,要極速到約會地點,我們便在人群中穿梭,竟然還有時間取地鐵內的免費雜誌,真厲害~最後,他遲了5分鐘,我卻和平日也不多時間回到家.
雖然地鐵很擠擁,但是,感覺好像回到熟悉的地方.
忘命巴士
一天到晚聽到"忘命"小巴,但巴士其實也會"忘命",再加上那些紆回曲折的小路(不是大路,所以司機的技術真的非常好!),真的會令人嘔吐~
某天又坐巴士上班,遇到一個忘命的司機.本來我懷疑自己早餐吃得飽,所以有點暈,於是便握緊扶手(坐著也要握緊扶手?)未幾便看到身邊隔兩個位子的男人也握著扶手(他也是坐著),當時心中奇怪,便開始留意司機開車,發現他開得很快,左彎和右彎也轉得很快,也很順.覺得他有點像打psp的感覺.
在下車前兩個站,有一群人魚貫的下車,坐在第二層的我聽到了一個下車的乘車說:"司機開車好x差!"
為什麼我那麼肯定那個人是下車的其中一名乘客,因為1.當時巴士停站讓乘客下車2.那個人下車才敢說司機開得差,要不然司機會......不給他下車,開得更快,轉彎得將巴士...(<--以上3個原因為猜想)
全車突然有幾秒的肅靜,司機沒有理會繼續開車,轉彎還是一樣的快...
以下是我身後面兩名乘客的對話:
"不錯啊~司機開得這麼快,可以早點到公司."
"對啊~沒有什麼不好的"
"喂~那麼你快點下去讚揚那名司機"(<--這兩個人該不是想司機再開快些吧?)
下車返回公司,頭暈,想嘔~
上車時我沒有看清楚那司機的臉,也不可能在上班時候看到他便不上車,趕時間嘛~
某天又坐巴士上班,遇到一個忘命的司機.本來我懷疑自己早餐吃得飽,所以有點暈,於是便握緊扶手(坐著也要握緊扶手?)未幾便看到身邊隔兩個位子的男人也握著扶手(他也是坐著),當時心中奇怪,便開始留意司機開車,發現他開得很快,左彎和右彎也轉得很快,也很順.覺得他有點像打psp的感覺.
在下車前兩個站,有一群人魚貫的下車,坐在第二層的我聽到了一個下車的乘車說:"司機開車好x差!"
為什麼我那麼肯定那個人是下車的其中一名乘客,因為1.當時巴士停站讓乘客下車2.那個人下車才敢說司機開得差,要不然司機會......不給他下車,開得更快,轉彎得將巴士...(<--以上3個原因為猜想)
全車突然有幾秒的肅靜,司機沒有理會繼續開車,轉彎還是一樣的快...
以下是我身後面兩名乘客的對話:
"不錯啊~司機開得這麼快,可以早點到公司."
"對啊~沒有什麼不好的"
"喂~那麼你快點下去讚揚那名司機"(<--這兩個人該不是想司機再開快些吧?)
下車返回公司,頭暈,想嘔~
上車時我沒有看清楚那司機的臉,也不可能在上班時候看到他便不上車,趕時間嘛~
我們仨
常常聽著別人說“我們仨”,也看到了“我們仨”的介紹.
我想,這應該是一本很有趣的書.但如何的有趣,我並不知道.人們常常說文學都是艱深的,我卻認為這未必是事實.某天在書店上,看到了我們仨放在書架上,這顯然不是一本新書(因為在很久以前已聽到別人介紹它了),我禁不住翻開了它~
圓圓?誰是圓圓?原來楊絳有個女兒叫圓圓.老實說,在這之前,我連作者是誰都不太清楚,明顯我不是個文學人.心怕自己買了書不看,也想想圖書館或許會有這本書可以省點錢.某天下大雨走進了圖書館,在書架上快速的查看,給我看見了一系列的楊絳文集.雖然是簡體字,但現在因為工作的關係已難不到我了.看簡體字和繁體字的速度一樣.拿起系列的第三輯散文下集,心想怎樣沒有上卷?可想而知上卷一定比下卷好看(得不到的總是這樣說).結果翻翻目錄,發現了竟然有“我們仨”在內,翻了幾頁內容之後便決定借了.
回到家發現這本書外觀很美,但內裡不知能不能吸引我..一開始看“我們仨”第一,二部,知道作者在敍述一個自己做過的夢,或許是她幻想的.不過在夢裡提及丈夫及女兒生病,後來女兒因病去逝,我想都應該不是夢,而是真實的生發了,作者一直沒有突顯自己的哀傷,卻訴說了女兒的孝心及丈夫對女兒掛念之情.之後作者開始由與丈夫到外地留學的生活,生下女兒,戰亂而回國,經歷了世界大戰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禮.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接近文革的真實生活,知道自己對文革前後的歷史並不熟悉,所以書中有些詞語不太清楚(例如:“三反運動”,“白專”),這增加了我的好奇去了解更多這方面的歷史.
當自已翻看書中提及的“鍾書”(作者的丈夫),就猜想是不是那個“圍城”的“錢鍾書先生”.結果再看看後面的情節,果然真的是,覺得自已很無知,有點慚愧~
這本書能引人入勝之處是作者一家因不同原因而不停遷移,遇到了不同人和事.章節一段一段的沒有沈悶的情節而帶引我去到故事的結尾.當中有如意和不如意的時候,但他們一家都樂觀面對,並而在許可的情況下沒有停止對文學的項獻,因為他們把自己的一生在放在教學和研究中.我很佩服作者對每件事都忍讓,也低調的過日子,這使他們在文革中能避過大的災難.
這本書的文字淺易明白,情節吸引,還有相片和女兒的手寫稿,很是有趣!
我想,這應該是一本很有趣的書.但如何的有趣,我並不知道.人們常常說文學都是艱深的,我卻認為這未必是事實.某天在書店上,看到了我們仨放在書架上,這顯然不是一本新書(因為在很久以前已聽到別人介紹它了),我禁不住翻開了它~
圓圓?誰是圓圓?原來楊絳有個女兒叫圓圓.老實說,在這之前,我連作者是誰都不太清楚,明顯我不是個文學人.心怕自己買了書不看,也想想圖書館或許會有這本書可以省點錢.某天下大雨走進了圖書館,在書架上快速的查看,給我看見了一系列的楊絳文集.雖然是簡體字,但現在因為工作的關係已難不到我了.看簡體字和繁體字的速度一樣.拿起系列的第三輯散文下集,心想怎樣沒有上卷?可想而知上卷一定比下卷好看(得不到的總是這樣說).結果翻翻目錄,發現了竟然有“我們仨”在內,翻了幾頁內容之後便決定借了.
回到家發現這本書外觀很美,但內裡不知能不能吸引我..一開始看“我們仨”第一,二部,知道作者在敍述一個自己做過的夢,或許是她幻想的.不過在夢裡提及丈夫及女兒生病,後來女兒因病去逝,我想都應該不是夢,而是真實的生發了,作者一直沒有突顯自己的哀傷,卻訴說了女兒的孝心及丈夫對女兒掛念之情.之後作者開始由與丈夫到外地留學的生活,生下女兒,戰亂而回國,經歷了世界大戰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禮.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接近文革的真實生活,知道自己對文革前後的歷史並不熟悉,所以書中有些詞語不太清楚(例如:“三反運動”,“白專”),這增加了我的好奇去了解更多這方面的歷史.
當自已翻看書中提及的“鍾書”(作者的丈夫),就猜想是不是那個“圍城”的“錢鍾書先生”.結果再看看後面的情節,果然真的是,覺得自已很無知,有點慚愧~
這本書能引人入勝之處是作者一家因不同原因而不停遷移,遇到了不同人和事.章節一段一段的沒有沈悶的情節而帶引我去到故事的結尾.當中有如意和不如意的時候,但他們一家都樂觀面對,並而在許可的情況下沒有停止對文學的項獻,因為他們把自己的一生在放在教學和研究中.我很佩服作者對每件事都忍讓,也低調的過日子,這使他們在文革中能避過大的災難.
這本書的文字淺易明白,情節吸引,還有相片和女兒的手寫稿,很是有趣!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